对于 Mac 用户来说,因为有 Time Machine 所以很少有必要全新安装,很多时候只需要从备份恢复就能满血复活,不过 Time Machine 也不是绝对靠谱的,印象中就经历过两次备份损坏导致无法还原的情形。换个角度来看,隔几年全新安装一次对系统是次优化和净化,说不定还能挖出很多使用习惯和文件备份上的坑。
准备重新整理系统之前,已经启用了 iCloud Drive,文档、桌面这些都已同步到云端;共享资源和应用软件配置信息保存在 Dropbox;协作的少量文档保存在 Google Drive;公司台式机和 MacBook 之间交换的公司文档保存在 OneDrive。规划主次依旧是 iCloud Drive、Dropbox、Google Drive、OneDrive,所有这些云端数据要下载到新的系统,网络环境必须顺畅和高速才有效率。
还有一个要优先恢复网络的原因是 Mail.app,大量软件的授权都是保存在 Gmail 邮件当中的,如果不能把邮件同步下来软件安装的时候就会卡壳。
iCloud Drive 中包含很多第三方应用的文档,例如:Surge 的配置,恢复科学上网离不开这些配置文件,另外一个经验就是 Surge 程序包最好也在这个文件夹里放一份,这样系统恢复后 iCloud 文档同步到本地后便于快速安装和恢复网络环境。
最保险的方式是在移动硬盘中也保存一份常用软件和配置,例如:Surge 和其配置文件、Dropbox 离线安装包、1Password、Telegram Desktop、Keka。
如果启用了两步验证,手头还要准备好网络畅通的手机。Dropbox、Google、OneDrive 这些支持两步验证的应用安装时需要输入验证码,需要在手机上打开管理 OTP(One-Time Password)的应用,例如:1Password、Google Authenticator。
虚拟机的文件过大,从来 Time Machine 的设置里都是将其排除在外的,另外我的设置中还排除了「下载」文件夹,下载文件夹还兼做临时文件夹使用。Telegram 的本地存储默认也是下载文件夹,重整系统前需要检查确认。
启用 iCloud Drive 的文稿和桌面同步后,DEVONthink 的库文件也和 Parallels Desktop 虚拟机文件一样被自己迁移到了用户目录的根目录下,如果是单独备份的也需要核实一次。
主动备份环节最头疼的是文件的复制速度。虚拟机的文件很大,下载的高清电影也很大,如果不复制到移动硬盘上,等恢复系统后它们就都没有了,手动备份又需要漫长的拷贝传输过程,所以 WiFi 传输就不要考虑了,至少用 USB 3.0 以上速率的移动硬盘或者直接用网线连接进行备份。
双击 Time Machine 备份( .sparsebundle 后缀的文件)可以将备份作为一个磁盘镜像加载上,加载成功后可在 Finder 边栏的设备项下找到。
和访问其他磁盘镜像一样,我们可以在 TM 磁盘备份中查找所有已经备份的文件。如果系统不是从备份恢复安装的,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到其中查找文件。个人就经历过,全新安装发现音乐和有声读物全都没有了,只能打开对应的目录从「用户-音乐」里复制。
另外,平时我们主要关注的都是文档备份,很多应用的配置文件很容易被忽视,例如:Hazel 的规则、Alfred 的配置和扩展、Safari 的扩展(~/Library/Safari/Extensions)、aText 的短语配置、Snagit 的截图历史记录、PopClip 的扩展、鼠须管输入法的配置、Scrivener 模板、OmniGraffle 自定义型板等等。有些文件的位置很好找,有些就需要在新系统中导出后基于后缀来搜索判断文件位置,最后再到 TM 中定位复制出来。
经历痛苦的翻找后,很有必要关照一下这么以前忽视的部分:能启用 iCloud 同步的都开启、能导出的导出一份到 Dropbox 文件夹。
全新安装后「照片」应用中 iCloud 照片图库默认是关闭的,按照 iCloud 照片图库的同步策略,勾选打开「iCloud 照片图库」后,照片应用会先上传本地的照片然后再下载新的照片,所以在同步完成前,最好不要单独导入照片,避免产生重复。
重做系统前我手动备份了整个照片图库文件(保存到移动硬盘),同时手动备份的还有 Pixave 的图库和 Snagit 的截图自动存储文件夹。系统安装好后,直接将图库复制到图片文件夹下,然后再打开「照片」应用启用 iCloud 照片同步。「照片」应用的底部能看到上传照片的进度提示,这个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,直到云端完成比对后才会提示更新完成。
iCloud 照片图库会遵序任务队列的方式来完成上传、下载等动作,所以在同步完成期间最好不要手动导入手机中的照片, iPhone、Mac 上启用「iCloud 照片图库」后,照片会逐步完成同步,只需要等待就好(网络环境很重要)。
其实一直比较好奇 iCloud 照片库的运作方式,每次因为各种原因关闭 iCloud 后再打开都会看到照片应用各种「忙碌」,例如,提示正在上传 30GB 的照片,缓慢的进度让人很担心,不过转天再看就发现已经都完成了。猜想 iCloud 只是上传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一致就完成了,所以别被同步进度吓着,数据处理上 iCloud 还是很智能的。
MAS 里的应用安装和恢复是最简单的,在「已购」里点击安装就可以。比较费事的是 Mac App Store 之外的很多软件的安装。
了解 Homebrew 的可能会鄙视一下小白,直接 brew cask install google-chrome(安装 Google 浏览器的范例)多简单,命令行后面跟上软件名称一次就能搞定。常用的软件 Homebrew-Cask 几乎都支持(支持应用搜索页),而且都是从官方源下载,安全性同样有保障。
使用 Homebrew-Cask 前提是已经安装 Xcode开发工具、Homebrew,感兴趣的可以 Google 搜索学习一下这种高效率的极客方式。
安装前推荐 Things 这样的任务管理软件罗列梳理一下所需要安装的软件,思考一下是否有必要让某些软件回归,请神容易送神难,安装前想好了总比安装后卸载好。
其实除了以上这些软件之外还有字体、Safari 扩展、词典文件以及鼠须管的配置等等。有些是之前备份没有考虑到的,字体就是从原来的 Time Machine 备份(~/资源库/Fonts)里临时挖出来的,移动硬盘上先前备份的字体太凌乱,而旧系统中是经过一段时间打磨留存下来的,所以最后还是从 Time Machine 里翻找了一次。
其实这次安装还有不少插曲:例如,为了充分发挥 iCloud 的功用,开启了Pixave 的 iCloud 同步,2000+ 的截图上传那个慢啊,痛苦的是此时 iCloud 照片库也在同步。
还有更糗的是降级前(macOS High Sierra)把移动硬盘格式化成了 APFS (加密),拷贝了 DEVONthink 、图库、Pixave 图库、Snagit 图库、Parallels Desktop 虚拟机等一堆大块头的文件,结果安装好 macOS Sierra 后发现根本没法访问这个磁盘,只能暗骂自己犯二。